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
日期:2017-12-05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28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杜玉波

(2017年12月1日,无锡)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无锡,出席“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同志们齐聚一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高等教育现代化:深化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很有意义。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2年来,每年都举办这样一次学术年会,成为传统节目和“学术大餐”,影响很大,效果很好。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围绕年会主题我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十九大精神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航向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中央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1.迎接新挑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在变,从原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向支撑引领并重发展;体量规模在变,从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结构类型在变,从相对单一结构向多元多样化办学结构转变;对象群体在变,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适应90后”“00后”的思维方式、认知范式、交际行为和价值观;环境格局在变,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的中心,未来高等教育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治理。面对新挑战,我们高教工作者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2.把握新走向。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认清面临的时与势,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这就是: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把质量视为学校生存的命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质取胜,而不是一味扩规模、上专业、改校名、提规格。要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特而强、小而精,提升内涵品味,而不是一味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要更加注重机制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改革驱动,而不是拘囿于原有利益格局和固定模式套路。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适应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坚持服务国家、服务地方,走开放办学之路,而不是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要更加注重党的建设。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而不是轻视育人工作、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党对高校的领导。审视新走向,我们高教工作者应当从这一历史方位出发,作长远谋划,谋定而后动,系统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构想。

3.确立新坐标。十九大报告从国家发展、国际竞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中心这四个战略维度为高等教育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坐标。从国家发展坐标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国家各项事业中,高等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先行先导;从国际竞争坐标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世界舞台,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从现代化建设坐标看,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必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支撑实现国家现代化;从以人民为中心坐标看,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瞄准新坐标,我们高教工作者应当把实现内涵式发展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主题和核心任务,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二、为全国发展大局提供江苏高等教育的新经验

我多次来到江苏,对江苏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耳熟能详。江苏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高等教育作为“强省”之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现有高校167所,全日制在校生191万,这在全国是最多的;江苏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一等奖数、特等奖数在全国均居第一;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部省共建的“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正式签约的部省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苏高等教育规模大、水平高、投入多、效益优、制度完善、保障度高、领导重视、百姓关注,是我国名副其实的“高教大省”。江苏高校“双一流”建设成绩喜人,在今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全国42所高校跻身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江苏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全国95所高校入围头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江苏有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南大学等13所高校上榜。同时,江苏坚持公办民办同步发展,涌现出无锡太湖学院等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非营利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江苏高校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在座各位同志们的辛勤努力,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对于全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我认为,江苏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谋划。江苏把高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先导工程、战略工程,不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而且市委市政府同样也很重视,省市党委政府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二是坚持内涵发展。江苏坚持在高校数、学生数等方面稳定发展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江苏大力开展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四是坚持服务社会。江苏高校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契合度”、科学技术“创新度”、服务发展“贡献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进一步总结推广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思路、工作举措、成功经验。希望江苏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彰显江苏高等教育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江苏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进一步提高百姓对高等教育“获得感”等方面再下功夫。今后,江苏高等教育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继续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索新路。

三、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考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这就是: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把理论创新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把质量提升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把“双一流”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领。

1.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再一次证明: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高校师生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构筑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校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自觉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断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着转向质量提升、内涵发展新阶段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大幅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价值体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目前,一些高校定位不科学,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不清晰,缺乏与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调整结构和内涵发展。要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转到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人才上来。特别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变、在专业设置上调、在师资配置上动、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改,在这些环节上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转型发展。

3.千方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着力抓好三项工作:第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作为根本。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强化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理念,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检验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追求。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抓手。要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建立高校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相关实践新经验、人的全面发展新需要的长效机制;要推动课程建设改革,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四个回归”,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倡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11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一届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改革文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可概括为三句话:“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师德为先,要把对教师品行的要求放在第一位;教学为要,要引导教师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工作;科研为基,要提高科研工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

4.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双一流”的前提是中国特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建设“双一流”必须形成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建立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科学评价指标。建设“双一流”要推动大学和学科两个“一流”协调并进,建设一流大学,首要的是建设一流学科,以学科为基础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路径;一流大学建设不能简单等同于一流学科建设,没有一流大学的整体环境,也建不成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认定只是第一步,关键要靠建设,“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也就是推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实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动态过程。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写好“奋进之笔”,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作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